【本报讯】我国前外交部长马迪·纳塔莱加瓦(Marty Natalegawa)声称,1955年亚非会议(AAC)是各国领导人为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公正的世界而奋斗的变革领导力。
周三(16/4),马迪在雅加达阐明,尽管面临各种国内问题和挑战,来自亚洲和非洲的29个国家的领导人仍然齐聚西爪哇万隆参加亚非会议,并成功实现了世界变革。
马迪在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亚非会议70周年议程中说道,“当时的领导人不只是出席一项活动并一起拍照而已,但他们确实展现了变革型领导力。”
这位2009-2014年任期的印尼外交部长表示,这种变革至少在亚非会议结束后的二十年里从独立国家数量大幅增加可见一斑。
“可以想象,1955年联合国只有76个成员国,但二十年后,到1975年底,成员国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44个。”
除了鼓励成功摆脱殖民主义枷锁成为独立国家之外,亚非会议给世界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当时新独立的国家更加坚定地选择不结盟立场。
马迪介绍,亚非会议召开前,在美国苏联冷战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新独立的国家感到必须“在西方和东方之间做出选择”。
前外长说,“这正是万隆(KAA)所反对的。此后,我们相信我们有了第三种声音,有了替代方案和其他选择,最终诞生了不结盟运动。”
亚非会议(KAA)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西爪哇万隆举行。今年是该国际会议召开70周年。
1955年亚非会议发表了十项基本原则声明,即《万隆原则》,这成为亚非国家解决殖民问题的一种精神。(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