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周四(4月17日),印尼驻华兼驻蒙古大使周浩黎在北京表示,亚非会议(KAA)为南南国家(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合作提供了重要启示。他指出,70年前万隆会议召开时,参会的29国代表全球过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经济体量,当前亟需推动更多惠及民众的南南合作。
此番表态发表于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印尼驻华使馆联合举办的“弘扬万隆精神圆桌会: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来自利比里亚、土耳其、苏丹、日本、埃塞俄比亚、约旦、印度、叙利亚和加纳的外交官共同与会。
1955年4月18-24日召开的万隆会议通过了《万隆十项原则》,为亚非国家解决殖民主义问题注入精神动力。周浩黎强调,万隆精神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更需转化为可复制的实践成果。他举例称,2023年印尼主办“万隆精神助力非洲2063愿景”印非论坛,达成超35亿美元合作协议,彰显“非洲自主”的发展理念。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六大主张:公平性、互利性、人民性、多元性、绿色性与和平性。他呼吁南南国家继承团结协作的万隆精神,共同抵制经济政治化、贸易壁垒等单边行径,营造公正发展环境。
印尼前驻华大使易慕龙(2010-2013年在任)则倡议推动“亚非合作2.0”转型。他建议构建亚非经济走廊,整合东盟、中国与非盟资源,建立新型投资框架,以应对美国单边关税政策冲击。他称:“亚非大陆应成为去单边主义的典范。”易慕龙强调,两大陆需形成协同机制,对冲美国互惠关税的负面影响。
周浩黎特别提及,万隆承诺的核心是“不让任何民族掉队”,包括长期追求正义主权的巴勒斯坦人民。这呼应了当前国际社会对巴以问题的持续关切,凸显南南合作框架下对全球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此次研讨会适逢万隆会议70周年,各方代表围绕现代化路径、多边合作机制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新时期南南合作注入思想动力。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4年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2年双边贸易额达2820亿美元,亚非协同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