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较上月略有下降,但截至2025年2月底印度尼西亚外债总额仍然非常庞大。虽然政府和印尼央行认为债务状况尚属安全,但由于部分外债用于消费领域,管理过程中仍需保持审慎态度。
印尼央行(BI)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2月外债总额从1月的4279亿美元微降至4272亿美元。
按年计算,印度尼西亚的外债同比增长4.7%,增速低于2025年1月的5.3%。这一发展主要源于公共部门外债增长放缓和私营部门外债收缩。
然而,上述外债总额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在2024年10月底,普拉博沃总统就任印度尼西亚总统时,外债为4234亿美元。其中政府外债为2011亿美元,约合3217.6兆盾。环比虽下降1.5%,但同比仍增长8.6%。
截至2024年12月底,外债为4248.4亿美元,同比上涨3.99%,而2023年底的外债为4085.2亿美元。如果追溯到更早,十年间印度尼西亚的外债规模已从2013年12月底的2661亿美元激增59.65%。
印度尼西亚央行(BI)在1月18日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由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务组成的外债达2307.4亿美元,金融机构债务为1941亿美元,非金融机构债务为1561.3亿美元。
印尼央行通讯部执行董事拉姆丹·丹尼·普拉科索 (Ramdan Denny Prakoso) 表示,2025年2月政府的政府外债下降至2047亿美元,而 2025年1月的的外债为2048亿美元。
政府外债状况的发展主要受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影响,以及非居民投资者将资金从国家有价债券(SBN)转向其他投资工具。
“政府将继续致力于保持信誉,按时履行债务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义务,并以谨慎和可控的方式管理外债,以获得最有效和最优的融资,”拉姆丹说。
作为国家收支预算(APBN)的融资工具之一,拉姆丹表示,外债(ULN)的使用将持续用于支持政府支出并保持经济增长势头。
按经济部门分,政府外债主要用于支持卫生服务部门和社会活动(占政府外债总额的22.6%);政府管理、国防和强制性社会保障(17.8%);教育服务(16.6%)建筑业(12.1%);运输和仓储(8.7%);以及金融和保险服务(8.2%)。
与此同时,私人外债增速继续收缩。2025年2月私人外债状况稳定在1948亿美元左右。按年率计算,私人外债增长同比收缩1.6%,降幅大于上个月的1.3%。
当前政府债务已亮起"黄灯"警示:在经济增长与出口疲软的背景下,政府债务增速显著攀升。
政府必须考虑未来的风险,例如与债务利息融资负担和基本收支赤字有关的风险。此外,还有其他同样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即印尼盾汇率风险和基准利率的上升。
我们再次敦促政府:其一,严控财政支出,杜绝挥霍纳税人血汗钱;其二,堵塞制度漏洞,斩断侵蚀国家资产的利益链条;其三,制定务实政策,聚焦民生福祉提升。若不能构建节约务实、惠民导向的预算体系,政策雄心与现实差距必将日益扩大。
如果政府无法制定出务实、节俭且以提升人民福祉为核心的预算政策,那么(发展)目标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将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