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据彭博社7月16日报道,美国知名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世界头号经济体。在接受调查的25个国家成年受访者中,41%的人将此称号赋予中国,认为美国为第一经济体的比例为39%。
若以GDP论英雄,美国毫无疑问是全球第一经济体。世界银行发布的榜单显示,2024年,美国GDP高达29.18万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一,中国以18.74万亿美元排名第二。自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美国第一、中国第二”的格局至今未变。显然,多达41%的受访者更愿意将中国称为“头号经济体”,看中的并非是绝对数值上的领先,而是在包容性增长和赋能全球经济上所具备的独特魅力。
和历史上以牺牲其他国家发展为代价,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的帝国主义国家崛起之路不同,中国的伟大复兴征程是以和合共生代替零和博弈,以互利共赢代替殖民剥削,以自身发展助力带动其他国家发展的过程。澳大利亚学者鲍韶山指出,中国是一个“赋能者”,在寻求国内更均衡发展的同时,也在通过贸易、资本输出和技术转让,促进全球一体化,解决数十年来全球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在贸易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始终致力于将自身发展融入全球经贸版图之中,并以本国超大规模市场为世界各国提供发展机遇。过去一年,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链博会等与全球经贸合作相关的国际盛会接连举办,规模皆超往届;与此同时,中国的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越来越多的国际客商和游客可以便利来华洽谈业务、饱览中华壮丽河山;习近平主席还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宣布,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使中国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与个别国家动辄自称“吃亏”,将贸易问题“泛安全化”“武器化”相比,中国从未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施积极进口政策,主动以自身市场优势带动各国贸易发展,充分展现了大国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在对外投资方面,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金字招牌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抓手。十多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存量超3000亿美元。在基建领域,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金港高速公路、马尔代夫第一座跨海大桥中马友谊大桥、非洲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等标杆项目,提升了当地的互联互通水平,促进了人员、货物的流动,带动了共建国家的产业升级。
在产业合作领域,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在46个国家建设10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税费超133亿美元。中国—特多凤凰工业园是加勒比地区最现代化的工业园,推动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产业升级;中国同玻利维亚合作的穆通钢厂将满足玻国内50%的钢铁需求,增强了玻利维亚的工业生产能力。
在绿色发展领域,中国同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蒙内铁路、印尼青山工业园、老挝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广泛融入绿色理念和绿色技术。
在技术创新领域,中国与8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在农业、医疗、信息、新能源、基础研究等多个领域建成50多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70多个海外产业园、9个跨国技术转移中心、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促进千余项合作项目落地。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这种迥异于西方零和博弈思维的论断,是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深入思考人类前途命运而作出的,体现了大国大党领袖的广博胸怀,也为当今世界在冲突动荡中走出一条繁荣发展的康庄大道指明了方向。中国将一如既往承担起“赋能型大国”的责任,与各国携手并肩,共谋发展大计,共创美好未来。(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