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工商会:推动“三方协同”是开拓新兴市场的关键
-

7月24日,印尼工商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林优娜在雅加达出席由印尼工商会与印尼工商会中国委员会(KIKT)联合举办的“经认证经营者(AEO)制度宣讲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
【本报讯】在当前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印尼工商会(Kadin)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林优娜(Jona Widhagdo Putri)7月24日在雅加达指出,印尼应进一步推动“企业—学术—政府”三方协同合作机制,提升市场多元化能力,拓展包括中国在内的战略性新兴市场。
林优娜在接受安塔拉社采访时表示:“所谓三方协同,是指企业界、学术界与政府部门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合力推动印尼产品进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从而促进经济效益在不同地区的均衡分布。”
据介绍,印尼工商会提出的协同模式被称为“BIG”框架,分别代表“Business(企业)”、“Intellectual(智力资源)”与“Government(政府及其治理体系)”。
林优娜指出,所有对外经济政策应以数据为依据、以专业分析为支撑,并与企业界需求深度契合,从而实现政策制定与产业实践的精准衔接。
她进一步指出,随着美国对印尼部分出口产品征收19%的对等关税,印尼有必要加快开拓其他战略性市场。
“我们始终认为,任何国家都不应对特定市场产生过度依赖。在当前背景下,中国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持续增长的消费能力,正日益成为印尼应重点开拓的战略性市场,”她说。
林优娜指出,尽管进入中国市场在现实层面仍面临诸如语言与流程等挑战,但随着双边经贸合作的持续深化,这些障碍将逐步被克服。她同时呼吁,印尼企业应积极参与“经认证经营者”(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AEO)制度,以提升通关效率,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AEO制度为印尼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重要制度性支持。当前,中国市场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未来增长空间广阔,”她说。
她进一步指出,印尼多个出口领域在进入中国市场方面具备较强竞争力,特别是渔业产品、新鲜水果及畜牧类商品。
“中国市场对于生鲜产品的通关时效要求极高,因此必须确保供应链稳定,避免因滞留导致品质下降,”林优娜说。
除农渔产品外,印尼中小微企业生产的文化创意产品亦具备良好出口前景。为此,林优娜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与技术培训,协助企业掌握国际贸易流程与合规标准。
林优娜说:“AEO制度涵盖安全保障、合规管理及通关流程等关键环节,是衔接两国贸易机制的重要纽带。印尼工商会将联合海关等相关部门,持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培训与技术指导,助力其更高效地融入国际市场。”(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