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香巴拉”白藏房:当世界扑面而来
-
【中新社四川甘孜讯】9月12日,(作者 贺劭清 袁牟知博)“如果你用心感受,因为房龄不同,木料有别,每栋白藏房都独一无二。”初秋时节,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青德镇,藏族姑娘泽仁拉姆在一栋民宿的吧台后为咖啡拉花,这家咖啡厅位于白藏房一楼,由喂养牲畜的圈舍改造而成。
乡城坐落于广阔雄奇的康巴高原之上,也被称为“香巴拉乡城”,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腹地,拥有中国最大的白藏房夯土建筑群。“香格里拉”曾因20世纪英国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被西方视为世外桃源。当世界扑面而来,如今曾被“他者”书写的白藏房居民们,正以主人之姿,书写这片土地的新故事。
泽仁拉姆在三年前成为民宿咖啡师。她介绍说,每年金秋旅游旺季,镇上的民宿常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许多游客在白藏房一住就是半个月以上,感受不一样的“藏式慢生活”。
在乡城,每一座白藏房都有自己的名字。为房屋命名,不仅是过去没有街道名称时的通信需要,也是村民将白藏房视为家庭成员的体现。如今,白藏房不仅被改造为餐厅、咖啡店,一些年代悠久的白藏房本身也成为乡城最美风景。
走进乡城县青德镇宗萨木府白藏房,房间内的雕梁画栋、繁复壁画与房屋古朴的白色外观形成强烈反差。高悬客厅的明嘉靖年间“天雨流芳”匾额,传言为纳西族所赠,有“勉励读书”之意。火塘旁,多位游客正围着精美的藏式香巴拉猫泥塑合影。
“小时候没觉得这栋房子美,只觉得这里很大,还有点黑。”宗萨木府主人洛绒泽仁回忆,他第一次从美的角度欣赏这栋日常居住的老藏房,始于初中时姑姑从丽江来此探亲的感慨。此后,他开始有意从长辈口中搜集家族三百多年来居住于此的回忆。
洛绒泽仁说,十多年前,自家和大部分村民一样,搬入了水电气一应俱全的现代化白藏房,但老宅依旧是“全家的一员”。奶奶至今仍保持每日清晨来宗萨木府灶台生火的习惯,火塘旁的木箱放着爷爷生前最爱的糌粑粉。
古老白藏房和现代白藏房共同构成中国最大的白藏房群,成为乡城“三绝”之首。如今的乡城不再是藏在高原深谷里的秘境。柏油马路直达每座村寨,从县城出发,一个多小时车程便能抵达机场。每天都有游客从世界各地而来,世代居住在此的各族民众,也将门窗轻轻向世界打开。
越来越多的村民用纸笔、镜头、音乐、舞蹈记录白藏房内的悲欢与这片土地的变迁。他们是享誉文坛的康巴作家群,是民族网络短视频博主,是广场上的锅庄舞者,是振兴乡村的实干家,也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藏族作家阿来曾这样描述康巴大地醒来后的自我书写——“不是我们走向世界,而是整个世界扑面而来”。
刚刚大学毕业的洛绒泽仁成为宗萨木府义务讲解员。洛绒泽仁说,最初老宅成为景点时,自己还稍感别扭,而现在连姑姑都自学起英语,并能用英语为海外游客讲解白藏房。他也希望用自己的声音,让更多人知晓白藏房背后的故事——不仅讲白藏房因何而美,还讲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