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政府已重新开放工业盐进口,并实施了一项放宽政策,有效期直至2027年。
盐农认为,只要进口量真正满足工业需求,这项政策就正常。
然而,他们认为政府在食盐自给自足计划方面,尚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日前,印尼盐农协会(APGRI)主席Jakfar Sodikin声称,因天气条件不利,预计今年全国食盐产量将剧降。 “今年可能会有一个短暂的旱季,雨水量充沛。如果产量能达到2024年的50%,那就很好,去年的产量约为210万吨。”
在这种情况下,放宽进口限制确实是必要的,俾能确保工业用盐供应。
然而,Jakfar强调说,进口必须符合其预期用途。“例如,如果食品和饮料生产商(GAPMMI)只需要34万吨,那就足够了。不要用政府任命或任务之类的莫须有的理由来增加进口量。”
Jakfar坦承,有进口的必要性,但他强调政府缺乏致力于建立食盐自给自足基础的决心。
他声称,新盐塘的建设尚未取得任何进展,不符合承诺。“至今,政府尚未取得任何进展,也没有开发新的盐塘。例如,在Rote Ndao,这仍然只是口头上和计划。直到本月份,一切都还未实现,尽管距离2025年只剩三个月了。我们怎么可能在三个月内开发1000公顷的盐塘呢?”
此前,海洋和渔业部公共传播特别参谋Doni Ismanto Darwin公布,政府正在东努沙登加拉省(NTT)的Rote Ndao筹备一个国家盐业中心,潜在用地面积为1.3万公顷,定下指标,每公顷生产200吨。如果全面性开发,年产量可达260万吨。
然而,Jakfar强调说,盐农需要关注的是基本面,而不是那些永远不会兑现的宏伟承诺。
他总结说,“我们只需要一个合理、稳定的定价政策,以及以公平价格保证生产吸收,例如通过盐物流机构(Bulog)。”(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