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金融服务管理局(OJK)正在深入调查遍布多个地区的14家微型金融机构(LKM)存在的欺诈或违规行为迹象。
 
“OJK目前发现有14家LKM存在欺诈迹象,”OJK融资机构许可、专项检查与监管质量控制部主任 Edi Setijawan 于周四(10日)在日惹举行的 “理解与防范LKM和典当行业欺诈及犯罪行为宣传会” 后表示。
 
Edi 透露,这些发现目前仍在OJK内部处理阶段,尚未移交执法机关。
 
他表示,已识别的违规行为多与机构治理薄弱有关,也涉及与外部合作方的问题。
 
这14家涉嫌欺诈的LKM分布在多个地区,主要集中在西爪哇和中爪哇。
 
“问题多数出在治理不善方面。包括内部控制薄弱,以及管理层、员工或外部合作方存在不良意图,”他说道。
 
OJK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共有245家LKM获得营业执照,资产总额达1,609万亿盾。
 
Edi表示,从全国注册的LKM总数来看,出现欺诈迹象的机构仅占少数,因此该领域整体金融服务发展仍处于良好状态。
 
“从整体来看,LKM行业的气候依然良好。不良贷款(NPL)也仍在可控范围内,”他说。
 
目前,OJK相关部门正对这14起案例进一步审查。一旦调查结果证实存在刑事成分,将按照相关规定移交执法机构处理。
 
Edi指出,若发现个人存在违规行为,OJK可给予行政处罚,包括将其列为不当行为人员,未来可能被禁止在金融服务领域担任职务。
 
对于机构本身,OJK则可视违规情节给予警告等其他相应处罚。
 
“但如果涉及一般刑事犯罪,我们会将其移交执法机关,”Edi补充道。
 
因此,他认为此次宣传活动是预防工作的一部分,旨在帮助LKM和典当机构的管理人员了解欺诈风险及机构在实施良好治理方面的责任。
 
宣传内容还涵盖了OJK目前所拥有的调查权力,这一权力来源于《2023年第4号关于金融部门发展与强化法》(UU PPSK)。
 
“目前,对LKM的执法已由OJK调查人员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执行,”他说道。(asp)